找到相关内容2405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3

    、圣人、僧敬田);和尚、阿闍黎、父、母悲田);救济病人病田或悲田 )。此八种皆堪种福,故称为“田”。   [习题]   一、如何在探病时,将佛法带给病人?   二、如何探病?   三、如何帮助...用以疗病、休养的处所,含有祈求延长色身寿命而延续法身慧命之意,故称延寿堂。又作延寿院、延寿寮、将息寮、省行堂、重病闾阁)、涅槃堂、无常院堂)。其中,“省行堂”之名,概取“省察行苦,以兴悲智”之意。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551968.html
  • 了解毗奈耶——律3

    非常纯熟于三摩地定),但却也许没有很多的洞察力。他们只见到每件事物的一面,而且完全照着走;他们没有反省。这就是盲目的信仰!在佛教中,我们称之为saddha adhimokkha——盲信。他们的确是有信仰,但却没有智慧产生。可是,那时他们并没有看到这点,他们相信他们拥有智慧,于是便没有见到自己错在哪里。  因而,他们教导有关五力bala):信、精进、念、定、慧。“信”是信念,“精进”是努力用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5452855.html
  • 十法界之-人法界3

      复次修行者。随顺观外身阎浮提中。何等山河彼以闻慧。或以天眼。见有大山。名弥斫迦。高一由旬。长一百由旬。复有一山。名为高山。高五由旬。长百由旬。山上有池。池有大力。广半由旬。其池有河长二百由旬。入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753052.html
  • 有病事醫不要事神3

    。  2)讲释迦成佛故事的变文 主要讲释迦牟尼出家成道,破魔降魔的故事,有下列诸篇:  ①太子成道经29  ②八相变  ③破魔变文  ④降魔变文  ⑤难陀出家缘起  ⑥只园因由记30  (3)讲佛教...  60龙,梵文naga)音译那伽,汉译作龙。依据《现代佛教学术丛刊》第一OO册《佛教文史杂考》 ,董墦「四阿含中的龙」所述:「印度域内多林且湿热,当为大爬虫类之巢穴,虽然如恐龙之类早在白垩纪末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5954639.html
  • 关于阿含经成立之考察3

    Udena ……… 6. M.No.108 Gopaka-Moggallāna(3,p.7)(本) Ānanda 中.瞿默目犍連經.昃六76b(本) 7. M.No.124 Bakkula(3,p.124) Bakkula 中.薄拘羅經,昃五48a(本) 8. ………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2055325.html
  • 曾其海著:天台佛学3

    佛祖统纪》的《禅师玄光传》作“海东新罗人”。熊州今忠清南道公州)三国时属玄百济。玄光少年时即已体悟人生,产生了弃尘厌俗、求师修行的思想。百济威德王年间554-598),玄光越沧溟到中土求法。到中国...教人,标榜了经”的局面。菩提达摩来华后,以“二入四行”教人,标榜“籍教悟宗”,以与僧禅法相对抗。道宣指出达摩禅与僧稠禅的区别在于:“观彼两宗,即乘之二轨即菩提与声闻乘)也。”僧稠的五门禅虽属教门禅,但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2755939.html
  •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3

    位子,以次进升,以底于成。兹将此一行布修行位次,分别列后:   一、十信位   十信云者:入佛之教法,先修以信,所以能入也。“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,智为能度”。)   1.信心 灭尽一切妄想,入...向三十位,谓之贤位,住为下贤,行为中贤,向为上贤,过此即登圣位。回向之目标有三:(1)众生(2)真理(3)佛果。兹将十回向之德目列后:   1.救护一切众生,离众生相回向 菩萨修行六度、四摄、四无量...

    成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4455948.html
  •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3

    万一各正,小大有定。”[3]程颐也云:“散之在理,则有万殊;统之在道,则无二致。”[4]都包含着一种一本化生万末、万末归于一本的辩证思维。而这种思维在此前的儒家学说里还不曾真正具有过,正如朱熹所说:“千五百年间,不知人如何读这个指《中庸》),都似不理会这道理指‘理一分殊’),‘一实万分,万一各正’,便是理一分殊处。”[5]  与此相对应,宋代的文苑也在熙宁之后出现了类似的新观念,这就是主张打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5456020.html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3

    十一、卷十二、卷十四。   〔四〕《高僧传》卷二、卷六、卷七。    〔五〕《开元释教录》卷四。    〔六〕《大乘大义章》续藏本)。    〔七〕《肇论》。 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1656399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3

    rdquo;取指前五识。前五识在三量中属于现量,在三境中属于性境,取眼前的境界。所以说“性境现量通三性”。   3.思惟,“思惟即是第六意识,以能分别一切境故。&...用哪种法门对治哪种障碍呢?   “颂曰:为断除懈怠,修欲勤信安。即所依能依,及所因能果。为除余四失,修念智思舍,记言觉沉掉,伏行灭等流。”为了断除懈怠五种过失中的第一种)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156517.html